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制 > 正文

平安中国如何建设?来看韶山社会治理“答卷”中的“新密码”

时间:2022-03-31 09:12:39    来源:观潮的螃蟹(红网新媒体)    

韶山市韶山乡黄田村文家屋场在青山绿水的衬映下,宛如一幅画卷。(莫正德 摄)

“平安即福”,是自古以来人民群众的不变追求。“治政之要在于安民”,是古今领导者的为政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安中国建设在全国深入推进,各地纷纷拿起这张统考“试卷”奋笔疾书,以实际行动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近日,在伟人故里韶山,一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和“长安杯”揭牌仪式既简朴又激动人心。两项荣誉分别由平安中国办和中央综治委授予,是对韶山市平安中国建设的最高肯定,印证了韶山市社会治理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历程。

韶山市何以在这场阶段性的全国“统考”中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韶山市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因地制宜地推出一项项新模式、新经验、新样板和新引擎,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银田村扶贫产业基地成为该村安置就业、创造集体经济效益的主要载体。

网格党建诞生“新模式”

在韶山银田镇银田村采访时,有村民向记者描绘这样一种现象: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集思广益整合资源优势,村集体企业银田村扶贫产业基地有限公司蒸蒸日上……

也有人对比这么一组数据:银田村集体收入由2014年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2021年的127万元;村民可支配收入也由当时的16800元提高到现在的32000元;全村近5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因村级事务上访的事件……

他们说,这是村上推行了一种叫“1410”模式后发生的转变。

“1410”是银田村在2017年前后创新的一种基层治理新模式。当时,刚刚经历了行政村“三合一”不到三年,银田村党组织一班人意识到村上的贫困和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群众思想一盘散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村党组织多次召集党员、干部、群众代表、新老乡贤献计献策。半年多后,一套全新的村级治理模式——“1410”模式诞生了。

在这个基层治理模式中,“1”是1个村级党组织,是领导核心;“4”是村党员大会、村民议事会、村务联席会、村民代表大会4种形式,是议事程序;“10”是重大事项决策制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村规民约引导约束制度等10项制度,是实施依据。银田村党组织负责人郭芳说,其精髓就是清廉用权、互相监督,做到有事齐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一齐上。

当然,韶山市的基层治理模式不仅仅是银田村的“1410”。

近年来,韶山市以网格党建推动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精细化,真正让村(社区)党组织成为基层治理的“桥头堡”,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方面,韶山将全市5000余名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干部编入全市4个乡镇38个村(社区)200余个网格,由市(县)级领导、乡镇班子成员和村“两委”干部担任大、中、小网格长,实现市、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形成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全域畅通的联系服务网。

另一方面,全市开展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工作,组建各类微服务队伍100余支,开展结对入户宣讲、农业技术和产业发展交流指导等3000余次,引导群众创办合作社、企业100余家,吸纳20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推动村级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的村超90%,形成了党员群众携手振兴乡村、共建美丽家园的生动局面。

银田镇南村村召开“村规民约”征求意见会。

韶山市文艺工作者策划、录制花鼓戏《村规民约》宣传垃圾分类。

村规民约缔结“新经验”

去年底,在韶山市清溪镇长湖村党员、村民代表会上,一个名为“长湖村爱乡会”的民间组织成立。该组织所有成员均承诺:自己家乡自己爱,自己家乡自己建,为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长湖做出自己的贡献。

目前,该组织已有400多位村民入会。热爱家乡,人人动手,以富带美,以美促富,已成为长湖村村民的共识。

为了推动村规民约的缔结,并成为村民的行为准则,韶山市各乡镇设立了“村规民约监督执行委员会”,引导各村、社区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委员会、环保理事会、村规民约执行队“五会一队”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全市创新推出“红黑榜”“监督团”等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举措。与此同时,韶山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垃圾分类付费制。

对于每一项村规民约的缔结,韶山市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采取坚持“先试点再铺开”的原则,在全市每个乡镇选取两个试点村(社区),由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村规民约落地落实样板打造工作指导人,压实乡镇联村领导责任,点对点进行跟踪指导服务,确保村规民约创特色、出亮点。

自村规民约推动落实以来,韶山全市各村化解矛盾纠纷300余起,排查整治安全隐患150余起,累计取消“生日宴”“寿宴”“谢师宴”等大操大办酒席120多场。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新经验”层出不穷,韶山市连续三年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市),韶山市杨林乡石屏村村规民约获评2021年全省第二届“十佳”村规民约。

派出所民警及镇、村干部就村民纠纷进行联合调解。

矛盾化解锻造“新样板”

2021年9月24日,银田镇南村村一村民驾驶二轮电动摩托车与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发生碰撞致死,家属情绪非常激动,要求货车司机赔偿。村治保主任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到现场安抚家属情绪,同时通知了社区民警与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调解。经市交警大队的责任认定、司法所与村法律顾问的共同调解,双方当事人意见达成一致,并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

在这个事件中,韶山的“社区民警+驻村辅警+村治保主任”各尽其责、协调联动的基层治安管理模式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而这,也成为韶山市基层矛盾化解的“新样板”。

在这一模式下,韶山全市38个村(社区)的驻村辅警与村义务巡逻队联合开展驻村值守、治安巡逻、纠纷调解、法制宣传、信息采集、服务群众等乡村警务工作,让乡村警务警情、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能够得到有效处置。

与此同时,韶山市974个村(居)民小组通过村干部分片包干建立千余个自治微信群,实现“第一时间反映诉求”“第一时间发现矛盾”。各村(居)民小组均由村(社区)老协、妇联、法律专业人士等参与成立“和事佬”队伍,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2021年,韶山市农村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分别同比下降22%和23%。

韶山到处可见巡警的身影。

智慧治理启动“新引擎”

“感觉家门口多了一个24小时在线的‘门神’,也不用担心有人偷我的鸡了!”在得知村口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后,韶山乡黄田村一位章姓村民非常高兴。

近年来,韶山市通过市场化手段,在村(社区)新增“看家护院”视频监控点位4000余个,全部接入韶山公安监控平台,基本上构建了覆盖全域、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灵活服务的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实现社会治理有关数据跨部门共同维护和利用。

对此,清溪镇火车站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主任周晓园的感受尤为深刻。自去年初以来,火车站社区先后在辖内10多个小区推广智能门禁,通过统一视频监控、监控喊话治理小区车辆乱停乱靠。

“以前这些小区车辆管理乱,外来人员更是难以把控,推进‘智安小区’建设后,车辆因乱停乱放造成的纠纷少多了,疫情防控管理更是到位。”周晓园说,“一句话,居民们更有安全感了!”

韶山人民心坎里的安全感大多来源于“智慧韶山”建设。近年来,韶山市加快社会治理智治建设,推进现代科技与市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有居民调侃说,以前社会治理要靠“眼尖”,眼见为实;现在只要在手机上“指尖”一动,就会水落石出。

从“眼尖”到“指尖”的转变,来源于韶山市推进乡镇网格化多网合一建设,将党建、民政、应急管理等网格并入综治网格,依托市、乡、村三级信息化平台,按照“人工审核+智能流转”的工作模式,形成网格事件层级审核、自动流转交办、闭环处置办结、全要素联动的工作格局,既让政务服务更为专业、精准,也让网格治理更为科学、高效。

截至目前,“智慧韶山”平台累计采集数据15.8万余条,共流转处置相关事件3830件,反馈办结3796件,办结率达99%。

基层治理是定国安邦的根基。韶山市因地制宜创新治理方法,既让韶山人民收获了安居乐业,又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也为平安中国建设提供了宝贵的“韶山经验”。

关键词: 第一时间 人民群众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