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制 > 正文

内蒙古暴雪,“倒春寒”中他们成为这里的一抹暖阳

时间:2022-03-28 15:10:15    来源:内蒙古长安网    

3月15日

内蒙古呼伦贝尔满洲里春寒料峭

暴雪过后地面积雪近20公分

画面中一名“大白”踽踽前行

正在为该市某封控小区居民

运送生活物资

他是内蒙古边检总站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

移民管理警察张阿龙

图为移民管理警察冒着风雪为群众配送生活物资。

3月4日,被誉为“东亚之窗”的满洲里繁华喧闹的街道一片静谧。就在1天前,该市出现多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遂决定对重点区域实施封控管理,这座边陲城市也随之按下了“暂停键”。

内蒙古边检总站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接到支援满洲里市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命令后,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全警动员。当天上午9时,由近百名移民管理警察组建的“疫情防控突击队”集结完毕,迅速奔赴封控小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我们的城市正在面临巨大考验,作为移民管理警察,向疫而行、冲锋一线义不容辞。”

“使不完的劲儿”

每天4万步的暖心守护

疫情发生时,张阿龙正在满洲里市家中休假,听闻情况后,他主动请缨到疫情防控形势最复杂的封控小区与居民们共同战“疫”。

3月15日天刚蒙蒙亮,张阿龙在小区巡逻期间,楼上的一名老大娘从窗口叫住了他。

“哎,哎,小伙子,来,能不能帮大娘个忙?”

老人急切地朝他招着手,张阿龙连忙走近询问老人的需求。原来由于小区已经采取封控措施近2周时间,眼看家里的生活物资越来越少,老两口还不会线上购物,便想着隔窗向执勤的移民管理警察求助。

图为张阿龙在边境疫情防控执勤点登记巡逻防控情况。

张阿龙连忙拿出手机,耐心地询问老大娘的需求,详细记录下其所需物资,并联系驻超市购买物资的社区志愿者采买。不一会儿,物资就被送到封控小区门口,张阿龙连忙拎着20多斤的物资送到了老大娘家门口。“张阿龙”,防护服背后的签名让老大娘记在了心里,当天她在小区微信群内连发多条微信语音点赞移民管理警察。

图为该支队移民管理警察为群众提供帮助。

“这种运送工作是防疫期间最正常不过的了。”

张阿龙说,小区内很多是上了岁数的老人,他们不会网上购物,生活物资保障上有了困难,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为人民群众服务义不容辞,作为一名年轻人,多出点力气、走点路也是应该的。

“晚上6点查看自己的步数,发现有4万多步。”

3月的满洲里,最低气温低至零下26℃,张阿龙和他的同事们每天要往返于封控区边界几十次,为居民群众运送生活物资、垃圾,竭力帮助居家隔离群众解决生活上的不便和困难,将社区疫情防控措施推进到“最后一米”;还要对小区内部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每个人每天的微信累积步数都在4万步以上。

图为该支队移民管理警察帮助老人使用手机登记核酸检测预约码。

张阿龙说,虽然天气寒冷,但能够得到群众们的肯定,干起活来心是滚烫的,身上总有使不完的劲儿。

“曙光就在眼前”

零下21℃的持续坚守

“非必要不出户,高警惕莫恐慌,不造谣不传谣……”

“大爷,现在是非常时期,还不能出门,请您立即回家!”

满洲里市某封控小区,一架无人机飞在十几米的高空,该支队疫情防控突击队移民管理警察陈奕君正在利用无人机进行喊话。

图为该支队移民管理警察正在利用无人机开展疫情防控宣传。

“无人机参与疫情防控,避免了人与人面对面接触,减少了病菌传播。”

陈奕君介绍,为了让社区防疫宣传“空中地面”全覆盖,该支队出动无人机分时段分区域开展防疫宣传,提高市民群众防疫意识,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共同抗击疫情。

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划定的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该支队移民管理警察严格落实封控小区“一单元一方案”,确保最小封控单元人员“足不出户”;管控区设卡口16个,确保人员只进不出、车辆禁止通行;严管严控非防范区居民进出。

图为该支队移民管理警察在封控小区开展巡逻。

3月12日深夜23点多,满洲里市的温度低至零下21℃,该支队移民管理警察王慧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好口罩和护目镜在封控小区内巡逻,这一天他已经在户外连续执勤10多个小时,防护服内的警服因被汗水打湿再遇冷空气,挂着一层薄薄的冰霜。

“我们少睡会,多转转,保证居民居家隔离安全。”

不管是在小区内维持秩序,还是在小区门口站岗执勤,王慧和同事们都很少能坐下来歇一歇,经常一站就是10几个小时。饭点时间,简单的盒饭吃上几口又投入紧张的工作。

该支队疫情防控突击队将警力分为两组,全天24小时值守,每组加上交接班的时间,平均14小时轮班一次。每班勤务结束后,全部队员统一返回市防疫指挥部指定的隔离地点进行休整,全程实行闭环式管理。

图为3月14日,该支队移民管理警察在风雪中坚守岗位。

想起半个多月未见的孩子,王慧笑着说,再坚持一下,疫情结束就能回家见到孩子了。

“人性化服务真好”

绿色通道让特殊人群享便利

3月14日,在小区全员核酸检测采集点,居民正有序排队做核酸检测。检测点的显眼位置摆放了一块“绿色”牌子,上面写着“老(70周岁以上人员)弱、孕、残‘绿色通道’”。

“请大家保持1米以上距离,提前准备好健康码和身份证,排队采样不要着急。”

“家里有老人或者病人不方便下楼做核酸的及时联系我们。”

一大早,正在封控区核酸采集点执勤的移民管理警察张嘉闻耐心向居民讲解核酸检测注意事项,引导人员分流采样,仔细登记核验群众信息、帮助老人申请健康码……助力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

上午10时许,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刚准备到队伍中去排队,张嘉闻见状立即上前搀扶,将她引导至“绿色通道”,并协助老人完成了核酸检测。

图为该支队移民管理警察张嘉闻帮助群众前往核酸检测点。

“为有特殊需要的人群设立快速检测通道,这样的人性化服务真好,方便了像我这样的孕妇。”

现场,一位孕妇在家人的陪同下进入小区全员核酸检测集中采集点“绿色通道”。

为了能更好地服务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等特殊群体,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组建“封控区巡逻组”“采样点秩序维护组”等多个工作小组,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分别在封控小区内的多个全员核酸检测集中采集点,各设置了一个“绿色通道”,解决特殊群体核酸检测不便的问题,实现了即来即测、即测即走,尽量减少排队时间。

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3月18日,满洲里市全域均为低风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

关键词: 绿色通道 满洲里市 呼伦贝尔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