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制 > 正文

资讯:群众参与、超市运作、上门兑换,这里如何用“积分”开展基层社会治理,换来群众多彩生活?

时间:2022-12-12 15:41:06    来源:广西法治日报    

易地搬迁奔向富路 积分换来多彩生活


(资料图)

广西南丹县开展基层社会治理有声有色

“我通过参加农民合作社组织的白裤瑶非遗精品节目排演,参与猴棍舞、花样陀螺及敬酒歌等非遗节目,收获了80多分积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爱心超市”里,刚兑换完奖品的村民向青刚笑眯眯地说。

这是南丹县持续深入开展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

朵努社区安置房一角

在南丹县部分示范村屯,以及易地扶贫安置点,村民通过参与爱国守法、共建共治、产业发展等活动,获取积分奖励,换取日常用品,提升家庭生活品质,营造乡风文明、邻里和谐的浓厚氛围,引领人民群众走上富裕、文明的康庄大道。

11月28日,芒场镇公鸡山移民安置点迎来一辆特殊的面包车,这是芒场社区居委会专门为移民安置点的白裤瑶族同胞设立的积分兑换流动车。当日,安置点的群众兴高采烈地将积分兑换成各种生活用品。

今年以来,芒场社区大力弘扬文明新风,聚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实行积分管理制度,在芒场街设立积分兑换超市。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移民安置点的瑶族同胞在兑换积分方面不够积极,通过调查研究,重新为安置点制定了适合少数民族群众的积分兑换细则,采取“群众参与、超市运作、上门兑换”的方式。

“我在家带娃,没时间上街,没想到这次社区派人到家门口搞兑换,方便得很。”村民黎先军的妻子笑着说,“刚才主任还表扬我家卫生做得好,以后我争取多赚点积分。”

冬日里,走进八圩瑶族乡易地搬迁安置区团结社区,清一色的黄墙青瓦民居错落有致,村道整洁干净,家居环境优美,村民朴素和善,能让人感受到易地扶贫安置点群众的生活正越过越好。

在社区,乡党委、政府组织工作队、村“两委”以及帮扶干部引导开展乡风文明、环境卫生、法律法规等积分活动,社区群众积极参与,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勤劳致富理念,收获了“稳稳的幸福”。

“这些都是经过深入开展基层社会治理‘三治融合’、积分制、清单制等活动带来的变化。”南丹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覃浪先介绍,县委、县政府围绕“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目标的同时,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促进乡村振兴和谐发展。

近年来,南丹县建成6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共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233户21694人,其中,壮、瑶、苗等14个少数民族共19555人,占搬迁人口的90%,积分制活跃了基层治理,受到广大移民群众的欢迎。今年以来,该县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活动为抓手,持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安置点各族人民大团结、大融合、大发展。

以此为基础,南丹县印发积分制工作方案,制定落实积分制工作实施标准。各乡镇召开推广积分制工作会议,部署开展此项工作。目前,工作进展顺利,已在16个村(社区)202个自然村屯推广积分制工作。

积分制工作以来,村(社区)党支部战斗力增强,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施策,并收到良好效果,在今年第三季度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中,南丹县各项指标测评得分位列全区第九、全市第二,创历史最好水平。

关键词: 群众参与 少数民族 乡风文明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