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制 > 正文

当前看点!侗汉双语解纠纷、侗歌普法接地气,这家法院用心守护24万侗乡儿女!

时间:2022-08-31 17:37:55    来源:湖南高院    

8月30日,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法院系统14名同志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5个集体被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其中,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是公务员集体奖励的最高荣誉,这个国字号荣誉缘何花落通道法院?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是红军长征“通道转兵”所在地。近年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用法律守护辖区24万侗乡儿女的公平正义。

用司法力度传递为民温度

“你看你们两家的房屋刚好间隔8尺,很好的数字嘛,都紧贴着吉祥咧!”2022年1月下旬,在芋头古侗寨的崖上鼓楼里,双方当事人正因房屋间距变窄而闹得不可开交。法官吴明鹏巧妙将当地民俗“侗款”用到了调解当中,话音刚落,效果立竿见影。

看到双方激烈的对峙情绪得到了有效缓和,吴明鹏又趁热打铁,用侗语将“法、理、情”娓娓道来,让双方化干戈为玉帛,邻里关系重归于好。

“通道侗族人口占比77.9%,你只有真正尊重和了解这里的风俗习惯,融入侗族群众的日常生活,才能当好他们的‘贴心人’,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吴明鹏说。

近年来,该院努力诠释少数民族地区司法为民的高度、厚度和温度,将“侗汉双语”解纷、鼓楼巡回审判、“侗款”“侗歌”“寨佬”等民族元素引入执法办案,“双语法庭”“火塘调解”“侗歌普法”这些接地气、有温度的特色司法服务得到了侗乡群众的交口称赞。

用多元解纷拓宽治理维度

“看黑土层在这里消失了,很明显这就是田地跟堡坎的分界线。”2022年8月,随着陆虹法官一语掷地,这起由该院负责执行,镇政府、司法所、村委会参与协调配合的侵占田地案件得以顺利执行到位。

家住播阳镇新团村的老吴一家因新房堡坎侵占了另外两家的田地,双方由此引发纠纷。矛盾最激烈时,甚至出现持刀对峙的紧张局面。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为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该院联合镇政府、司法所、派出所及村委会,巧用农耕知识,以黑土层的消失位置为界,让争议双方在事实面前心服口服,最终达成和解协议。

从“有事情找法院”到“听听法官怎么说”,该院广泛发动各类调解主体参与基层纠纷化解,在辖区11个乡镇设立“乡贤调解室”和巡回审判点,将152个“法官联络站”下沉到村村寨寨,聘请100余名老乡贤、老干部、老代表、老委员、老教师组成“五老”调解员队伍,有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乡村振兴。

通道法院的法官们用“泥腿子”的脚步和“笔杆子”的专业丈量着司法为民的温度,用每一次公正的裁判赢得了群众沉甸甸的口碑,用实际行动把公平正义的阳光洒满了侗乡热土。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践行司法为民’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体现在与当事人接触的一言一行中;‘践行司法为民’也从来不是小事,每一个细节都决定着人民群众是否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该院党组书记、院长曹家红坦言,通道法院前进中的每一个脚步,都浸透着情深似海的为民宗旨,把法治的种子根植到人民的沃土中,“法治之花”的和谐之美就会闪耀侗乡大地。

关键词: 通道侗族自治县 公平正义 人民法院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