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7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左宇坤)在房地产调控整体宽松的氛围下,土地市场也出现了变动的信号。
(资料图)
长且复杂的房地产产业链中,位于上游的土地市场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或将迎来优化的集中供地政策,会为今年的土地市场带来什么变化?
正在建设中的房地产楼盘。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集中供地将迎优化
近日,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用地供应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流传甚广,让不少人解读为“集中供地制度或将取消”。
2月3日,自然资源部证实,“该文件是自然资源部印发的,对地方住宅用地供应工作进行的指导文件。不是要取消集中供地制度,而是优化完善集中供地政策,更好发挥充分公开披露信息对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的积极作用。”
“此次对集中供地的完善,最重要的就是供地计划和信息。过去由于供不应求,供地计划的作用不大,主要是如何增加供地;现在大部分城市供应过剩,且区域间差异分化很大。保持地产稳定,必须要做供给侧改革。”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说。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提到:“各地供地信息也会更加明确,客观上会减少土地方面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激活2023年土地投资市场具有积极的作用,也值得期待。”
城中区某商品住宅楼。 孙睿 摄
“优化”如何体现?
2021年2月,自然资源部要求22个重点城市住宅用地实现“两集中”的政策落地,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且原则上全年发布出让公告不超过3次。
集中土地供应模式使得土地拍卖的总体周期较短、供应次数较少,也因此有了土地“零售变批发”的说法。
彼时便有分析指出,此举将在一定程度上将平抑土地市场热度和房价上涨压力,引导购房者稳定预期,有利于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目标;但单次大批量的土地供应对政府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更加考验房企的现金流运营以及融资能力。
新的通知中,首先便有对“三次”这一明确数字的优化,表述为“详细清单内的地块,在公开的拟出让时间段内可以一次或多次发布出让公告,有序组织出让,并在公开的拟出让时间段内全部推出。”
“一年三次的严格集中供地,在市场热度较高的市场下,对于平稳市场会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市场降温的背景下,尤其是降温较为明显的城市,对于市场预期以及房企拿地意愿都有可能引起负面效应,需要进行制度层面的优化。”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指出。
通知另明确,建立拟出让地块清单公布制度。每次公开详细清单对应的拟出让时间段原则上不少于3个月,给市场主体充足的时间预期限制。
“这也体现了此次政策的核心要点——推进供应信息公开。”严跃进表示,3个月的缓冲期实际上是希望地块信息为房企和市场所消化,本质上也是希望土地供应工作和市场需求做紧密的对接。
“集中供地的目的在于稳定市场,但城投平台进行托底的现象也较为常见,初步统计2022年城投拿地占比近三分之一。不少地块出让成功但处于开发停滞状态,这本身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很难起到正向作用。”张波表示。
从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1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TOP100排行榜》看,今年1月TOP100房企拿地总额591亿元,同比下降29.4%,地方国企仍是拿地主力。
“旧模式下一天内出让,如果没有开发商拿地,为避免流拍、为维护地价,就需要国企和城投托底。新模式设置3个月的较长周期,可以给开发商充足的时间,也给地方政府勾地、招商引资充足的时间。”李宇嘉也认为。
正在建设中的房地产楼盘。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已有城市出现实质性变化
随着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变化,“一年只卖三次地”的形势也在更早的时候便出现了松动的信号。
2022年10月,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文,将协调省自然资源厅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力争将南昌从“集中供地”城市名单中调出,南昌也成为了首个官方提出拟退出集中供地的城市。
更早时候的2022年9月,长沙供地宣传推介平台“供地云”也曾发布通知称,“今后不再按年度批次推介土地,更改为年度常态化持续更新推介。”
相对于正式的官宣,更多城市选择在实际安排中进行调整。
2022年,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等地,均以增加集中供地次数的方式对集中供地制度进行调整。武汉、徐州更是率先完成了六批集中供地。
进入2023年,杭州、苏州和郑州等地已公布了首批次地块详情,集中供地的大框架下也出现了一些变动。例如,杭州多区提出了“成熟一批、出让一批”的原则;对于成都市中心城区发布的4月底前拟出让的住宅用地明细清单,相关人士表示,此次将先集中发布住宅用地清单,后在供地清单时间内可多次组织公告。
“部分城市仍将会保持集中出让的节奏,尤其是一些市场热度上升明显的城市,预计后期单次出让的土地宗数仍将保持一定高位,以抑制房地产市场的热度过快上升;部分降温城市则会优化出让次数,小量多批次的面市将更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张波认为。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安庆百聚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童保军,注册资本7 52亿元,经营范围包含:石油制品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
2023-02-07 09:28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安徽金冠包装容器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包含:金属包装容器及材料制造;模具制造;模具销售;医用包装
2023-02-07 09:25
消费电子板块开盘活跃,捷荣技术(002855)3连板,卓翼科技(002369)直线涨停,国美通讯(600898)、共达电声(002655)、环旭电子(60123
2023-02-07 09:46
教育板块开盘拉升,国脉科技(002093)触及涨停,全通教育(300359)涨超8%,昂立教育(600661)、豆神教育(300010)、美吉姆(002621)
2023-02-07 09:30
近日从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获悉,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算力集群Hive“蜂巢”日前正式启用。据介绍,作为北京市重大科技创新及高精尖产
2023-02-07 09:24
日照:满弓劲发拼抢发展春天2023-02-07大众日报07版□本报记者吴宝书丁兆霞栗晟皓本报通讯员姚文凤卢立平高华娱从企业车间轰鸣的机器,到现
2023-02-07 09:00
今年已开展外出招商40次,引进过亿元项目28个淄博掀起境外招商“春季攻势”2023-02-07大众日报08版□记者杨淑栋通讯员张建宁刘峻峰报道本报淄
2023-02-07 08:51
中金货币金融研究团队预计,1月信贷投放规模可能达到4 8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或明显高于市场预期。尽管信贷需求复苏可能并非一帆风顺,“
2023-02-07 08:28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辅助生殖技术将逐步纳入医保范围,行业再迎政策利好。鼓励中医医院开设优生优育门诊,妇幼领域中医药工作进一步加强。我国
2023-02-07 08:23
昨天,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召开2023年营商环境暨法治建设大会。据介绍,今年新片区将重点推进深化“一司两地”监管、资金进出便利化、工程建
2023-02-07 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