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下水漏斗治理见实效
➤如今的白洋淀水面宽阔,碧波荡漾,水鸟翔集,世界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在这里安家,“华北之肾”功能逐步恢复
【资料图】
➤“过去三四十年,黑龙潭只剩了一个名字。这两年,泉眼又稳定复涌了。”
河北省邢台经济开发区,多个泉眼喷珠吐玉,附近湖面波光粼粼,岸边芦苇摇曳,一派“鱼米小江南”图景。
历史上,邢台曾经是个不缺泉水的城市。随着华北形成地下水漏斗,邢台“百泉”泉域在20世纪80年代陆续干涸。
2014年以来,河北持续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一眼眼伸向大地深处汲水的机井关停,人民群众吃上了南来的长江水,干涸河道和湖泊迎来生态补水……一系列措施,使地下水位持续回升。预计到今年底,河北将提前完成到2035年压减地下水超采量59.7亿立方米的治理任务。
从抽取地下水谋求经济增长,到打出“节、引、调、补、蓄、管”组合拳,回补地下水,邢台“百泉”复涌,为华北地下水“大漏斗”治理写下鲜明注脚,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案例。
拧紧农业水龙头
2022年秋播,辛集市马兰村村民刘志军,再次选择种植节水高产小麦品种。普通小麦要浇四五次水,刘志军家播种的“马兰一号”小麦,开春后只浇一两次水就能实现稳产。今年,辛集市播种了15万亩“马兰一号”。
2014年,河北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打出了“节、引、调、补、蓄、管”组合拳。农业是耗水大户,要治水,首先要拧紧农业节水的水龙头。
“农业要算大账。河北每年播种3000多万亩小麦,每亩地少浇一次水,就能节约大量地下水。”河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辛集市马兰农场老专家工作站站长郭进考说。多年来,郭进考团队培育的节水小麦品种覆盖面积3500多万亩,累计助力节水超125亿立方米。
节水品种覆盖面逐步扩大,固定式喷灌、水肥一体化微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也日益广泛。
衡水市饶阳县大尹村镇北北岩村果蔬种植大户王青怀说,使用水肥一体化微滴灌设备后,不仅能节水40%,还省时省力。河北第一产粮大县宁晋县5万亩高质高效农田示范区安装喷灌设备后,种植小麦、玉米用水量不到原来一半。
截至2021年底,河北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农田1400多万亩,推广抗旱节水品种和配套节水栽培技术3400多万亩,扩大地表水灌溉面积968万亩。部分地区还采取季节性休耕、旱作雨养等办法,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压减高耗水农业种植面积。
地下水源休养生息
“我们现在吃的、用的都是南水北调长江水,水质甘甜,水垢很少。”宁晋县东南汪村村民孙丽霞拧开水龙头,水流清澈。
曾经,在河北邯郸、邢台、沧州、廊坊等地,一些农村群众吃的是苦咸水、高氟水。不只水难喝,一些地方地下水也越采越少,井越打越深。
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丹江口水库调来的长江水逐步成为河北受水区主力水源,一大批抽水井“下岗”,地下水源进入休养生息状态。
“我们实施了总投资约16亿元的城乡全域水源置换工程,全县工业和居民日常用水都将用上长江水。”宁晋县水务局副局长李振合说,当地4座地表水厂和覆盖城乡的供水管网体系,将使全县60多万农村居民喝上安全优质饮用水,所有工业园区用水也将得到全部置换。
通过统筹城镇与农村、饮水工程与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北实施受水区农村居民生活水源置换工程,枣强、清河、孟村、馆陶等数十个县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全省城乡受益人口达3550多万。预计到今年底,河北南水北调受水区2872万农村人口将喝上长江水。
长江水缓解了河北省京津以南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赋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为从源头管控地下水开采,河北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加强总量控制,健全监测计量体系,深化水资源税和水权水价改革,推进关井行动和取水井关停。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累计关停水井23万多眼。
河北邢台经济开发区狗头泉(2022年7月19日摄) 杨世尧摄 / 本刊
生态补水弥补地下水亏空
今年秋季,永定河生态补水水头牵手永定新河汇入渤海,再次实现全线通水。2017年至2022年春季,上游水源累计向永定河生态补水超过26亿立方米。
廊坊市固安县新兴产业示范区东北村村民王刚说,过去几十年,村边永定河干得见了底,河床变荒地,风吹沙尘起。河里恢复通水后,两岸环境越来越好了。
流经蒙、晋、冀、京、津的永定河部分河段曾多年干涸断流。近年来,通过生态补水,永定河成为京津冀绿色生态廊道和地下水补水通道。
开展河流、湖泊生态补水,是弥补地下水亏空,改善河湖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作为“华北之肾”的白洋淀,20世纪曾多次面临“干淀”危机。通过治理污染和生态补水,白洋淀淀区面积由170多平方公里恢复至290平方公里左右,水位稳定在7.2米左右。淀区向下游泄水超过10亿立方米,增强了水系生态功能。
如今的白洋淀水面宽阔,碧波荡漾,水鸟翔集,世界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在这里安家,“华北之肾”功能逐步恢复。
河北省水利厅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生态环境用水量超39亿立方米,占全省总用水量21.6%,这也是近年来生态环境用水量占比首次超过20%。
今年1月至8月,河北累计实施生态补水约44亿立方米,通过河道补水和引黄调水形成有水河长超过3300公里,水面面积近175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河段实现常态有水,河湖水生态面貌焕然一新,周边区域地下水得到回补。
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邢台市文史专家刘顺超说,历史上邢台有狗头泉、黑龙潭、珍珠泉、金屑泉、喷玉泉、葫芦套等10多个泉群,泉眼成百上千,故称“百泉”。
“过去三四十年,黑龙潭只剩了一个名字。这两年,泉眼又稳定复涌了。”东汪镇武家庄村村民宋景亮说。
昔日泉城重现“水涌百穴,甘露争溢”图景,引得周边不少群众前来打卡,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惊喜。
邢台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商黎英介绍,经过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从去年8月开始,狗头泉、黑龙潭等泉眼陆续稳定复涌,目前湖面约800亩,水位最深处达45米。
“百泉复涌,是河北省多年坚持水生态修复,大力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一个标志性成果。”邢台市水务局水政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科科长孙自魁说。当地将继续深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强生态补水,压减岩溶水开采量,恢复河湖湿地生态功能,形成地上河流、地下水脉、泉眼水系有机贯通,保障泉水持续稳定复涌。
河北省水利厅监测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大多数浅层和深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平均埋深均实现回升。与2018年同期相比,全省浅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回升1.72米,深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回升8.82米。预计到今年底,河北将提前13年完成到2035年压减地下水超采量59.7亿立方米的治理任务。
人水和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绿色发展的不懈追求。河北为此正不懈努力。(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韩杰 齐雷杰)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中信建投陈果指出,行业配置策略上,供给端防疫政策进一步优化、地产第三支箭落地;需求端消费场景恢复逐渐落实、稳增长逻辑等待验证,我们看
2022-12-07 08:39
中信证券发布消费行业2023年投资策略:展望2023年,疫情管控趋于优化已较为明确,但从管控政策确定调整到消费基本恢复正常按海外经验基本需要
2022-12-07 08:37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6日报道,俄罗斯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新闻表示,74个联邦主体发现猪流感,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和流感发病率一周
2022-12-07 08:31
2022年12月6日0时至24时,全省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8例,其中济南19例,系集中隔离点检出10例、高风险区检出5例、重点人员筛查检出3例和居家
2022-12-07 08:04
山东烟台黄渤海新区——议事协商议出互助社区本报记者侯琳良12月5日,山东烟台黄渤海新区夹河社区菁华公寓的物业办公室,10多位居民代表围桌而
2022-12-07 07:51
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丛新强学术新著《世俗与神圣之间》,日前由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2022-12-07 08:03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任命周学磊、王敏工作职务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各大企业
2022-12-07 07:53
美景山东,精彩无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旅游文化产品日益丰富,近年来,工业旅游开始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欢迎。今天笔者带您走进一处
2022-12-07 08:01
近日,包括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发布公告,对信用卡分期业务进行了调整。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旨在落实相关部门此前发布的管理新
2022-12-07 07:23
①08:30澳大利亚第三季度GDP年率;②10:00中国11月贸易帐;③15:00德国10月季调后工业产出月率;④15:00英国11月Halifax季调
2022-12-07 07:30